那天,我們去一家台中南屯有名的冰店買冰吃。
這家店,我們已經來過好多好多次了,常常門庭若市的這裡,今日,一樣是大排長龍。
我們靜靜地排著隊,到我們點餐時,我們看到店家製作團隊的狀況:
一個店家夥伴A拿著盛裝冰品的盤子,站在製冰器前面,正要準備製冰,後方一個夥伴B雙手捧著冰過來,對著她大喊:要放冰了,離開一點
看起來是新手的A夥伴,手足無措的往前方的製冰器又靠近了一點站過去,此時,雙手捧冰的B夥伴咆嘯般的吼著:離開一點,妳沒聽到嗎?妳又往那邊站,我怎麼放冰?
新手A夥伴在這番咆嘯後,怯懦懦的往後退,讓熟手B於製冰器下方冰箱放好冰。
熟手B放好冰後,一起身,臉上掛著明顯的不耐,對著新手A喊著:還站在那裡幹麻?趕快動作阿,這麼多人妳沒看到嗎?
這起身不到2秒的時間,當真是讓客人等太久?
那一句,要放冰了,離開一點,到底是要離開妳遠一點?還是要離冰櫃遠一點?這樣語意不清,其實,就連在旁等候的我,都搞不清楚她的意思,一個還沒跟團隊建立默契的新手,那樣的反應,從另一個角度,也是一個沒有錯誤的動作啊?
更令人不舒服的,是這個熟手B把新手A當作礙手礙腳笨蛋的態度與語氣,這一幕幕,真的讓我下定決心,日後儘量不要光顧這家店家!
消費是一個力量,去購買那個產品,其實,是個認同,同時,也是讓這個品牌或店家生生不息的力量之一。
如果,一個店家是這樣對待夥伴的,在購買的同時,也是滋長其繼續用這樣態度對夥伴的某種間接力量,所以,不購買,是我們不支持這樣狀況的作為
而教育訓練或教育培力的目的,不是要展現熟手的熟捻,而是在展現,如何拆解動作,讓新夥伴知道,然後做到!
這過程,跟教養一般,必須有練習的歷程,重複再重複,而期間,最重要的是,對於新夥伴的尊重,也要對新夥伴有容錯的空間。
訓練結果的評估重點是夥伴是否能做到這些工作的標準動作或是否能完成任務,而非是在測驗新夥伴第一次是否有做對的智商
我們拿到餐點,步出冰店後,右右馬上開口跟我說:
這家店,我們已經來過好多好多次了,常常門庭若市的這裡,今日,一樣是大排長龍。
我們靜靜地排著隊,到我們點餐時,我們看到店家製作團隊的狀況:
圖文不合,此為高雄的剉冰店 |
看起來是新手的A夥伴,手足無措的往前方的製冰器又靠近了一點站過去,此時,雙手捧冰的B夥伴咆嘯般的吼著:離開一點,妳沒聽到嗎?妳又往那邊站,我怎麼放冰?
新手A夥伴在這番咆嘯後,怯懦懦的往後退,讓熟手B於製冰器下方冰箱放好冰。
熟手B放好冰後,一起身,臉上掛著明顯的不耐,對著新手A喊著:還站在那裡幹麻?趕快動作阿,這麼多人妳沒看到嗎?
這起身不到2秒的時間,當真是讓客人等太久?
那一句,要放冰了,離開一點,到底是要離開妳遠一點?還是要離冰櫃遠一點?這樣語意不清,其實,就連在旁等候的我,都搞不清楚她的意思,一個還沒跟團隊建立默契的新手,那樣的反應,從另一個角度,也是一個沒有錯誤的動作啊?
更令人不舒服的,是這個熟手B把新手A當作礙手礙腳笨蛋的態度與語氣,這一幕幕,真的讓我下定決心,日後儘量不要光顧這家店家!
消費是一個力量,去購買那個產品,其實,是個認同,同時,也是讓這個品牌或店家生生不息的力量之一。
如果,一個店家是這樣對待夥伴的,在購買的同時,也是滋長其繼續用這樣態度對夥伴的某種間接力量,所以,不購買,是我們不支持這樣狀況的作為
圖文不合2,純粹想拍冰 |
而教育訓練或教育培力的目的,不是要展現熟手的熟捻,而是在展現,如何拆解動作,讓新夥伴知道,然後做到!
這過程,跟教養一般,必須有練習的歷程,重複再重複,而期間,最重要的是,對於新夥伴的尊重,也要對新夥伴有容錯的空間。
訓練結果的評估重點是夥伴是否能做到這些工作的標準動作或是否能完成任務,而非是在測驗新夥伴第一次是否有做對的智商
我們拿到餐點,步出冰店後,右右馬上開口跟我說:
妳是熟手B的主管嗎?
妳有熟手B這樣的夥伴嗎?
我們可以怎麼做,讓這個世界更好呢?
Tags:
左右馬麻-工作觀點